9月5日至12日
第1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大会
在智利阿劳卡尼亚地区
特木科市隆重举行
会议以“承古烁今,智绘未来:科技驱动与数字创新赋能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包括世界地质公园理事会会议、GGN(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会议、地理博览会和地质公园电影节开幕式等多个会议及活动。大会共有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1500余名专家、学者、公园代表等参加。
大会期间,理事会会议讨论并产生了2025年度世界地质公园评估的投票结果。四姑娘山申创世界地质公园事项,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理事会全票通过!评估最终结果将于2026年3~4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会议通过后正式公布。
四川省林草局与四姑娘山代表团积极参加会议各项议程,与世界地质公园参会代表们分享经验,共同交流。通过布设展区、海报展示、发放宣传资料、文创产品和视频展示等方式向与会嘉宾推介四姑娘山的地质之美、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受到广泛好评。
大会精彩集锦回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是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国际盛会,汇聚了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与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共同分享地质公园建设与运营的最新成果和宝贵经验。
会议期间,世界地质公园代表们通过学术研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电影节评选等形式,分享了地质遗迹保护、数字创新应用及社区参与的实践案例。
中国地质公园在大会上大放异彩,斩获多项殊荣。让我们一起回顾!
中国的新申报公园,全票通过!
大会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理事会对9个候选地质公园的评估报告、2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区域调整报告、3个被推迟的候选地质公园的进展报告,以及44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再评估报告进行审查!中国两处新申报的世界地质公园——四姑娘山和常山地质公园申创事项获理事会全票通过!
中国2处新申报公园
四姑娘山地质公园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位于阿坝州小金县内,面积2764.01km2。公园以三叠系“西康群”浊积岩、松潘-甘孜造山带“西康式”褶皱、花岗岩极高山群峰以及独特的冰川地貌为主要特色,它们共同记录了公园所在地区从古特提斯洋演化到青藏高原东缘隆起的地质演变历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全球对比意义。公园位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这里分布着2000余种高等植物,有世界最大、最古老的中国沙棘天然林,大熊猫、雪豹等300余种脊椎动物以此为家。公园还处于藏、汉两大文化区交汇地带,是多民族历史、文化交融的摇篮,这里保存了良好的嘉绒藏族文化,朝山会、锅庄舞、藏歌会风情浓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常山地质公园面积1043.1km2,公园内保存着全球唯一的奥陶系达瑞威尔阶“金钉子”地层剖面,被公认为国际地层对比的标尺。同时,公园内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众多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公园还结合了贡面制作、古法榨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地质+生态+文化”特色体系。
最佳实践,多项殊荣!
“最佳实践奖”由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lobal Geoparks Network)设立,通过专家现场考察、材料申报及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审议决定。每两年在全球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评选一次。旨在加强和鼓励世界地质公园创新发展举措,为全球其他地质公园提供宝贵借鉴经验,实现共赢目标。
本次大会上,全球共有5家世界地质公园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2025年度最佳实践奖”,其中中国独占3席,克什克腾、雁荡山、香港分别获此殊荣。
镜头诠释,地质公园之美!
电影节是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为推广地质公园资源、促进国际交流,鼓励各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创作高质量视频,展示地质公园的特色与价值而设立,2020年在韩国济州岛举办首届,已逐渐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届电影节全球共有60件作品参赛。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大放异彩,用镜头为参会来宾带去了一场场视听盛宴,多角度展现了我国在地质遗迹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科学普及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公园独特的自然、生态、人文之韵。
丹霞山参赛作品《那山 那人》荣获最佳影片全球第二名、兴义参赛作品《龙醒三叠》荣获第四名、雁荡山和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分获第七和第十名。
扩大“朋友圈”,共谱新篇章!
姊妹公园是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推动成员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机制,是践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相互推介、提升国内外知名度的需要。缔结为姊妹公园后,双方将互相借鉴地质公园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科学做法,共同构建地质公园保护、科研、建设、发展平台,多方位地促进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深化地质公园网络建设,推动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
会议期间,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秉承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的理念,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网络,扩大海外“朋友圈”!
▼9月6日~8日,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先后与西班牙莫利纳—阿尔托塔霍、智利库塔库拉、韩国全北西海岸世界地质公园签署姊妹公园合作协议。
▼9月9日,泰山世界地质公园与兰卡威世界地质公园签署姊妹公园合作协议。
▼9月10日,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与马来西亚兰卡威世界地质公园签署姊妹公园合作协议。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与智利库塔库拉世界地质公园签署姊妹公园合作协议。
▼云阳世界地质公园分别与罗马尼亚哈采格、摩洛哥姆古恩世界地质公园签署姊妹公园合作协议。
换届选举,持续赋能!
大会完成了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换届选举,宣布2027年大会将由葡萄牙西部世界地质公园(Oeste Geoparque )承办,并呼吁全球成员以《姆古恩宣言》为指引,将科技赋能与社区参与转化为具体行动。
西部世界地质公园
公园位于葡萄牙中西部海岸,沿大西洋海岸线绵延72公里,拥有超过15公里的连绵沙滩。海岸线上裸露的地质层,其形成时间可追溯到大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至距今11700年的全新世(这一时期见证了北大西洋的开辟)。公园拥有极其丰富的古生物遗产化石遗址多达180余处,其中包括12种不同恐龙物种的遗骸。地质公园内还有两处含恐龙胚胎的恐龙巢穴化石遗址,这种遗址全球仅有12处。
一起了解世界地质公园
世界地质公园是单一、统一的地理区域,依照统一的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具有国际地质意义的地点和景观进行管理。
世界地质公园秉承“颂造化之神奇、谋区域之常兴”的理念,旨在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促进科学普及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公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出,此计划在2000年之后开始推行,目标是选出超过500个值得保存的地质景观加强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四大要素是什么?
具有国际价值的地质遗迹、管理方式、显示度 、交流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十大主题是什么?
自然资源、地质灾害、气候变化、教育、科学、文化、女性、可持续发展、当地和土著文化、地质保育。
●世界地质公园兴起与发展
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着手建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1996年 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共同提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的创议。
1997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全体会议通过《创建独特地质特征的地质遗迹全球网络》决议,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建立地质公园。
1999年2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了“创建具有独特地质特征的地质遗迹全球网络,将重要地质环境作为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予以保护”的地质公园计划,并创立了“Geopark”这一地质公园名称。
1999年4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务委员会第156次会议提出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计划,建立全球地质遗迹保护网络体系。
2000年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欧洲地质公园网络正式建立。
2002年5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颁布《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提出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办法,开始接受申请。
2004年6月 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北京召开,并批准了首批25处世界地质公园,包括8处中国地质公园(即黄山、庐山、云台山、石林、丹霞山、张家界、五大连池和嵩山)和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17个成员,并共同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lobal Geopark Network,缩写为GGN)。
2015年11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大会批准“国际地球科学与地质公园计划(IGGP)”及有关章程和指南,并将已有的所有世界地质公园纳入该计划,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并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理事会。
截至2025年4月,全球已经有世界地质公园229处。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共49处,数量继续稳居世界首位。
世界地质公园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球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正不断走向世界,持续讲述着关于世界地质公园的“中国故事”。